在“氪金”中逝去的“真金”

  图片来源于网络截图

据中国青年网报道,贵阳市民贺永春把手机给14岁的儿子青青用了一个月后,与手机绑定的银行卡内存款少了13万多元。经查账、报警等一番折腾,她才明白,这些钱全被儿子通过120余笔交易,购买了3款手机游戏的道具。

记者发现,免费下载已成为手游的一大趋势,而与其相伴的往往是内购。“免费+内购”的模式,能够让玩家毫无门槛地下载手游,随后在游戏开发商的关卡设置、多重诱惑下进行充值,以得到更好的游戏体验。不少自制力弱的青少年成为“氪金”(注:花钱玩游戏)一族。

去年下半年以来,一款名为《阴阳师》的手游风靡全国,因其对玩家的“吸金”能力强,在网络上被人称为“土豪游戏”,甚至成为一些青少年攀比的工具。王奕(化名)是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大一的学生,自接触“阴阳师”手游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她就在里面投入了3000多元。“游戏方经常会有充值活动,而且朋友同学之间经常会比较谁消费得更多,谁的号更‘红’等等。”

手游相较传统游戏的优势在于玩家能最大限度利用碎片化时间参与体验,现在却成为孩子们变相逃课的工具。“以前还需要逃课在寝室里打游戏,现在大家上课一样可以玩,而且还不会被老师发现。”据南昌大学一名大三的学生介绍,往日集体逃课打网游的现象已经改变,逐渐变成了同学之间在上课期间组团打手游。

江西省心理援助与研究中心援救部副部长黄钰认为,这些孩子投入在手游里的金钱只是表面的损失,被腐化的价值观和虚度的青春才是他们真正失去的财富。

记者注意到,有两大现象亟需引起重视。

一是人气手游正发展为青少年群体“社交必需品”。一些中学生说,如果一个男生完全没听说过《王者荣耀》,可能会被小伙伴们认为“不合群”或者“不够聪明”。在他们眼中,《王者荣耀》玩得好,是智商高的体现,反之则是笨,会被群体排斥。游戏社交文化促使游戏成为青少年的生活必需品。而在《王者荣耀》角色中,荆轲竟然是女的,诗仙李白成为了刺客,名医扁鹊成为用毒高手……这些错乱的角色完全颠覆了正常的历史观。

二是电竞行业风靡全国,职业玩家成了青少年群体的新偶像。江西财经大学电子竞技协会会长晏祺龙介绍说,随着当下超高人气的电子竞技联赛以及坊间流传的职业电竞选手的高薪收入,让一些中小学生玩家开始渴望成为职业玩家,沉迷于电子竞技。

供给侧改革:手游产业未来之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千元以下手机产品的普及,下载、传播的方式愈加便捷,手游产业几乎一夜之间呈现爆发式增长。由于部分“毒游”有较强隐蔽性,致使监管阻碍重重,青少年教育险象迭生。

当然,手游产业本身也存在着同质化严重、正能量产品难推广等问题。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有关部门在加强手游内容监管的同时,应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猪也能冲上天

为了搭上移动互联网这班“高速列车”,大大小小的手机游戏公司和团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在这个行业里,一到两年内收入上亿甚至更高都是有可能的,这对传统行业简直难以想象。”成都高新移动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张正刚说。

据了解,在2014年的巅峰时期,仅成都市高新区就有上千家手游开发团队。很多团队抱着一夜暴富的“掘金”心态,希望快速上马挣大钱。

“行内有一句话:在这样的大浪潮中,就算是一头猪,也能被冲上天。”成都龙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尹学渊说。

在这种“只要是手游就能挣钱”的大环境里,手游产品同质化严重,一些手游靠色情、暴力吸引青少年群体,或者在游戏里设置充值陷阱来攫取利益。

有专家认为,游戏的成人化已经从原来简单的暴力、色情,转变到游戏企业通过传播暴力文化和金钱至上的价值观,故意制造玩家仇恨,并设置大量金钱陷阱来牟取暴利。该位专家表示:“近一亿未成年人玩家被这类游戏所包围,这一现状令人很担忧。”

业内人士人反映:“前几年监管较弱,青少年获取不良游戏的途径很多,在手机预置或者任何一个应用平台里都可以下载打开,任何一个人可以成为转发平台。好在2016年相关部门开始对手游进行审核备案的管理,这种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在有关部门加强监管的同时,有专家呼吁手游开发公司设置青少年防沉迷系统。然而国内某知名手游公司高管认为,一款叫好又叫座的游戏是需要花费大量心血的。企业本身是逐利的,在逐利的基础上才会考虑社会效益。

负责手游研发的尹学渊建议,政府部门应制定统一的防沉迷制度,同时为手游公司提供大数据支持,以便研发的时候专门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设置防沉迷系统。

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对手机游戏应该采取“疏堵结合”的应对方式,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强文化执法力度,严防游戏中暗含的暴力和色情等不良内容侵蚀青少年思想健康,让未成年在科学监控下有节制玩游戏。另一方面,需要从学校和家庭教育入手对青少年进行积极引导,提供更多的娱乐方式取代手机游戏。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