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穷省这样办教育

“贵州拔穷根,根本在交通和教育。交通解决现实的民生问题,教育则是明天的希望。”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表示,要通过补齐教育这块短板,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十二五”期间,贵州教育投入总计343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6倍;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个财政穷省,贵州连续4年压减5%以上行政经费,支持教育事业发展。

持续大投入,让越来越多的穷孩子走进大学和职业学校,靠一技之长改变贫困山区的落后面貌。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连续4年压减行政经费的5%以上投入教育

走进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猴场镇马寨小学,正赶上午餐时间,孩子们排着队用饭盒打上青椒炒肉、西红柿炒鸡蛋,吃得津津有味。六年级的苗族女孩廖花妹边吃边说:“饭菜很香,吃饱了上课有精神。”

“以前大多数农村学生的午餐就是家里带的干粮,营养不良现象十分普遍。”马寨小学校长杨红兴说,“营养改善计划”实施4年多来,许多学生的脸红润起来了。

2012年3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贵州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正式开展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同时鼓励其他县市进行地方试点。“目前营养改善计划覆盖了全省87个县市1.31万所农村学校,累计投入超120亿元,380万农村中小学生在校吃上了热腾腾的午餐。”贵州省教育厅厅长王凤友说。

2016年10月,贵州省出台《关于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至当年年底已惠及16.89万农村学前教育儿童。“从今年春季学期起,该计划将实现对全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65个县市区84万农村学前教育儿童的全覆盖。”贵州省教育厅学前教育处处长谢旌说。单此一项,省、市(州)、县三级财政每年需投入补助资金5亿元。

“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只是贵州全省上下勒紧裤带保障“教育优先”大战略的缩影。

在距离德江县城20公里外的荆角乡杉树幼儿园,孩子们有的在室内跟着老师学做手工,有的在户外游乐园里嬉戏攀爬,欢笑声打破了山村的宁静。园长冉芝玲介绍,这里是德江县2014年兴建的首批山村幼儿园,目前累计投入200多万元,极大改善和提升了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而德江县委主要领导至今还在一栋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三层小楼内办公。

在德江县所在的铜仁市,“十二五”期间,建起了2005座山村幼儿园,实现了农村幼儿园全覆盖。自2012年起,市政府每年压缩行政经费5%用于支持山村幼儿园建设;每建成一座山村幼儿园,市政府奖励区县政府1万元。

“2005年前后,贵州学前儿童入园率只有30%左右,农村基本谈不上入园问题。到2015年,贵州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公办幼儿园,‘广覆盖、保基本、兜底线’的目标基本达成。”贵州省教育工委副书记赵廷昌说。

穷省办大教育。“十二五”期间,贵州省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7%左右,且逐年递增。自2011年以来,贵州省累计投入资金300余亿元,建成3000余所农村寄宿制中小学、400余万平方米学生宿舍、1.49万个学生食堂、13万套乡镇教师公租房周转宿舍。截至去年底,全省农村初中生、小学生寄宿率分别为70%、30%,较2010年分别提高了22和24个百分点。

“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

职教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包裹侠服务中心里,大二学生肖松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匆忙吃着午饭。服务中心是肖松的自主创业项目,给校园里的师生提供寄送包裹、外卖等服务。

肖松来自贫困家庭,刚上初中,离异的父母便相继出走,杳无音信,肖松只能跟外公、外婆一起生活。2012年,他考上高中却没钱就读,选择了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学校不收学费,贫困生还有生活、住宿等各项补助,不会给家里造成负担。”肖松表示,三年中职让他掌握了一技之长,对未来有了信心。因为表现好,中职毕业后他被学校推荐到贵阳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深造。

入校第一学期,肖松就开始创业,成立了包裹侠学生创业团队,每个月收入在3万元以上。团队目前有8个人,其中一半来自贫困家庭。“现在不但我和小伙伴自己的学费、生活费不成问题,每个月还能给家里寄钱。”肖松说。

“只有教育事业不断进步,才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教育“9+3”计划,在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实行3年免费中职教育,为贵州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打开了希望之门。2016年,贵州省中职招生33.5万人。

推广“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模式,探索校企合作经验,贵州不断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培养实用对路的技能人才。目前有54所职业院校入驻工业园区办学。

“学校硬件条件的提升让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有了更大空间。”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校长武斌儒介绍,学校抓住贵州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机遇,牵头组建了贵州机械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并与贵州兴富祥立健机械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贵州清镇职教城已入驻近20所职业学校,近10万学生就读。入驻职教城的院校平均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技能人才聚集的优势,吸引了中关村科技园、中通金域云数据服务、阿里巴巴、西门子公司等高新科技产业项目落户清镇。如今的职教城,已成为地方招商引资的一张王牌,正朝着产教互动创新区的目标发展。

“贵州职业教育初步建立紧扣产业、错位发展、动态调整的专业体系,形成学历与培训并举、中职与高职衔接的办学机制。2016年,职业院校毕业生在省内就业的比例上升到70%,为贵州经济增速稳定保持在全国前列提供了技能人才保障。”贵州省副省长陈鸣明表示。

“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十二五”期间,贵州职业教育培养输送各类型技能人才130万人;全省脱贫的600余万人中,职业教育直接带动40万人。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

内外兼修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压力山大!”说起2015年8月就任福泉中学校长后的感受,罗绍良脱口而出。在此之前,他是都匀二中副校长,行政级别属副县级;履新后,行政级别取消,成为全省第一个去行政化的校长。

“校长聘任制,可以让我带领团队按自己的教育理念,一步一个脚印去抓落实。”就任校长后,罗绍良根据学校工作实际,制定了中层干部竞聘方案等制度,开始了自主“组阁”:选聘副校长3名、副书记1名、中层干部19人,并引进32名教师,优化了教师结构。

此举不仅彻底打破了以往论资排辈的局面,更通过不拘一格用人才的体制机制,为有识之士搭建平台、创造条件。2016年,该校高考取得历史性突破,一本上线145人,二本上线745人。

系列改革为贵州教育注入动力与生机。2015年,贵州省出台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并获国家教改办备案,是继上海之后全国第二家获备案的省级教改方案。

此后,贵州相继制定出台了近20项教育综合改革配套文件——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并改革了乡村教师职称评定工作;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将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政策由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拓展至覆盖全省城市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免除21.51万名普通高中贫困生学费……

去年底,贵州理工学院与阿里云宣布联合共建“阿里巴巴·贵州理工大数据学院”,拟在3年内为贵州培养2500名云计算与大数据高端专业人才和1万名专业技术人才,旨在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通过这些年的努力,贵州教育的质量与水平正在提升,但贵州教育这块短板远未补齐,还要持续不断地加强和推进。”在今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贵州省长孙志刚将“压缩党政机关6%的行政经费用于教育精准扶贫”列为“十件民生实事”之首。(记者 万秀斌 汪志球 郝迎灿 黄 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