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黄涛
在200多万铁路大军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利用列车运行间隔时间,推着探伤仪器在千里铁道线上默默耕耘,低着头、弯着腰,眼睛紧紧的盯着仪器上的显示屏,对每一个波形进行辨别分析,查找伤损。他们就是铁路钢轨探伤工。
十年磨剑强技能
钢轨探伤工作既辛苦又枯燥,既要有细心更要有耐心。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努力坚持,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执着追求,黄涛一干就是13年。在黄涛家里,厚厚的学习资料,掉页卷脚的书籍,记录着他的拼搏奋进。
打磨除锈、均匀涂油、仪器探测、观测波纹、数据回放等等,每一个作业环节,他都总结出一套自己的作业要领,也总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伤损。他凭借着精湛的探伤技术,钢轨上再细小的伤损都难逃他的“法眼”。2013年,黄涛在全国铁路钢轨探伤职业技能竞赛中摘得个人全能桂冠。
业余时间里,当别人打游戏、刷朋友圈的时候,黄涛却通过微信和全国18个铁路局的探伤精英交流业务,见识了10多种从未发现过的钢轨伤损波形图。
黄涛喜欢随身携带一面小镜子,这是他保持10多年的一种习惯。“发现伤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直接观察。女孩子带镜子是为了化妆,我带着它是为了查伤损。”黄涛说。
手到病除显身手
业精于勤,业精于专。黄涛在工作实践中注重对现场难题进行技术攻关。
冬季,作业探头内部极易结冰,影响超声波的正常探伤效果。他反复摸索创新,采用胶粘探头,不仅减少了对探头的耦合次数,也大大提高了探伤检测效率。近年来,黄涛共解决现场疑难杂症225件,完成小发明小革新4个。
“外观检查不可少,打磨除锈很重要,反摆转探左右瞧,尺拉目测精细找,辨别真伪须做到,误判漏判不得了,若要探伤质量好,作业标准要记牢”,这是黄涛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出的钢轨探伤作业“七字口诀”,在全局得到推广,将现场作业伤损检出率提高了30%。
2013年,“黄涛探伤工作室”成立。黄涛带领团队经过现场调研,反复试验,制定完善了15项作业标准,填补了多项探伤作业空白。
传教帮带展作为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工作中,黄涛是同事们的业务“120”,同事们遇到不懂的问题都会通过QQ群、手机短信等平台与他交流。车间集训时,黄涛负责为各个班组的工人讲解,团队的业务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此外,黄涛还多次应邀来到兰州铁路局的其他单位,将看家本领传授给更多的人。2015年9月,在全国铁路探伤工职业技能竞赛的闭幕式上,黄涛向来自全国各地的95名探伤精英作了经验介绍。
2015年,黄涛25岁的徒弟青工孙阳阳在全国铁路钢轨探伤职业技能竞赛荣获了个人全能第一名,创造了一个团队连续两届在全国行业大赛中夺冠的奇迹。
从事钢轨探伤13年来,黄涛在蜿蜒的铁道线上行走了31200公里,查找铁道伤损处、发现了各类伤损钢轨26000余根,记录了30万字的学习笔记……凭着辛勤的努力和付出,这名普通的探伤工为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作出了重要贡献。(稿件素材由全国总工会新闻中心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实习编辑:徐可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