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4日,中石化中原油田员工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员工在沙特东部一油田钻井平台前合影。新华社记者王波摄

目前,双方已初步形成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的“1+2+3”合作格局。

16日的会谈中,习近平主席进一步指出,“中方支持沙特实现‘2030愿景’,欢迎沙特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全球合作伙伴,也愿做沙特经济多元化的全球合作伙伴”,为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继续深化和扩大合作指明了方向。

而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观看“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展”,更是意味深长。

古朴的石碑、精美的岩画、厚重的铭文、色彩斑斓的彩陶,还有通过“香料之路”出口到阿拉伯半岛的中国古代瓷器……展览不仅勾勒出沙特文化发展的轨迹,也生动反映了古代丝绸之路交往史,再现了中沙两国共同的历史回忆和文化符号。

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拉紧经济纽带,同时也促进文化交流、民心相通,共同培育继承传统、博采众长的文化品格,必将不断为中沙合作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

中东问题“最终出路”

中东,给很多中国人的感觉,很远,又很近。

目前,中国已成为10个中东地区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每年石油进口超过一半来自中东,中东是中国最重要的工程承包市场和海外投资市场之一。

实际上,中东在中国的外交版图中也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一贯重视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致力于推进同地区国家的发展合作。

去年1月,习近平主席更是对中东进行历史性访问,提出中国要做中东和平的建设者、中东发展的推动者、中东工业化的助推者、中东稳定的支持者和中东民心交融的合作伙伴。

“坚持尊重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内政原则”“通过政治对话化解分歧,缓解热点问题紧张局势”“坚持发挥联合国主渠道作用,更多倾听地区组织和国家声音”“充分考虑地区历史、民族、教派的特殊性”……16日的会谈中,习近平再次阐明中方对处理中东事务的主张。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赢得萨勒曼国王的高度赞赏。他表示,希望中方在中东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愿同中方共同努力,促进世界和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繁荣。

“中东很多问题,根子在发展,出路最终也要靠发展。”会谈中,习近平直面中东问题,给出中国方案。

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同包括中东国家在内的沿线各国在开放中共享机会,在互联互通中深化合作。这一平台,必将助推中东工业化进程,帮助中东更好更快地融入世界发展大潮,以发展促和平,推动实现地区的长治久安。(记者刘华、郑明达、郝亚琳)(据新华社客户端报道)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