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次得到毛泽东接见 “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的不凡人生 (1/ 4)
发布时间: 2017-03-08 23:39:01 | 来源: 中青在线 | | 责任编辑: 赵超
■戎冠秀
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张志平
青年学者赵志国将他即将付梓的两部书稿《中国好母亲戎冠秀》和《中国好母亲戎冠秀》纪念画册送给我,他说这是为纪念“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诞辰120周年而策划编写的,并嘱我写个序。我翻阅着这两部图文并茂的书稿,不由眼前一亮:文中的“亲情”“友情”“寻访”“记忆”等篇章,大都是作者采访的第一手材料,十分难得;而书中的100多幅照片,真实地再现了戎妈妈从烽火岁月到和平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年代的感人风采,其中许多照片又是首次面世,非常珍贵,唤起了我许多回忆。
我是平山人,说起来与戎妈妈是同乡。我认识她至今已经有三十年了。上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我正在平山县委宣传部工作。1986年5月,我陪从北京来的《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到下盘松采访戎妈妈。这是我第一次采访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当时她身板硬朗,记忆力已不如从前,但谈起革命战争时期的事,还是如数家珍——聂荣臻、唐延杰、朱良才、程子华、萧锋等一连串响亮的名字从她的嘴里吐出,并说起他们和她的交往,令我很是钦佩。当时我还和戎妈妈拍了一张很有意义的合影,深知这张照片的重要,回到家里我认真的放了起来,后几经搬家竟然找不到了,使我抱憾至今。
1987年7月下旬,“八一”建军节前夕的一天,为纪念建军60周年,原《建设日报》记者马俊海到平山采访,与我们策划报道戎妈妈的专题。抗战时期,聂帅在平山与戎妈妈结下深厚的战斗友谊,那时戎妈妈带领全村妇女给八路军做军鞋、送军粮、救伤员、抬担架。近50年过去了,再为聂帅做双军鞋是很有意义的。一是表达老区人民对聂帅的思念之情,二是让青少牢记爱国拥军的传统。第二天,我就与马俊海、通讯员卢瑞和县妇联封云霞同去看望戎妈妈,到下盘松后,我们说明了来意。年已91岁的戎妈妈深情地回忆起聂帅和子弟兵在平山的战斗岁月,心情仍很激动。她摸索着从箱底找出了一双布鞋,根据她的口述,我们又代她给聂帅写了一封信,尔后一并寄出。信中说,“快到‘八一’了,又是建军六十周年,我和平山老区的乡亲们都很想您。给您寄去一双您当年喜欢穿的布鞋,这是村里年轻人按咱老妇救会的规格做的,不知合脚不?……”
鞋和信寄出没几天,8月10日,她就收到了聂帅的回信,回信中说,“收到你们热情的来信和老区的纳底鞋,使我非常感动,也非常感谢你们,一下子又引起我对战争年代革命老区的回忆……这双布鞋虽很普通,但它包含了老区人民多少心意,是军民鱼水情的结晶,我将永远保留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