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电站“一万亿千瓦时” 
3月1日12时28分,三峡电站累计发电突破一万亿千瓦时大关,这是三峡电站运行管理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3月2日,记者来到三峡电站探访这“一万亿千瓦时”背后的“故事”。
三峡电站“一万亿千瓦时”
3月2日,记者来到三峡电站探访。
三峡电站“一万亿千瓦时”

3月1日12时28分,三峡工程传来喜讯——三峡电站累计发电突破一万亿千瓦时大关,这是三峡电站运行管理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三峡电站也成为我国第一座连续十四年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发电量突破一万亿千瓦时的水电站。

为了这一刻,三峡人经历了酸甜苦辣,付出了艰辛努力。这“一万亿千瓦时”的背后,有着太多的“故事”值得追寻。

精益运行,确保巨型机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

三峡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250万千瓦,年设计发电量882亿千瓦时,是我国“西电东送”和“南北互供”的骨干电源点,具有非常重要的国家战略地位,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工程。

三峡水电站安装有32台70万千瓦巨型水轮机组(另有2台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占全世界巨型水轮机组的近40%。巨型水轮机组带来丰富清洁电能的同时,也给运行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三峡集团长江电力是三峡电站的运行管理者。他们通过认真组织梯级电站精益生产,科学安排运行方式和检修计划,及时优化各电站机组运行工况,坚持探索设备运行规律,实践基于安全与稳定的多机型集群水电站机组经济运行方式,深入挖掘出发电潜力,使三峡电站巨型水轮机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

“三峡电站的安全高效稳定运行,源于对科技创新的不懈追求,源于我们‘做世界水电行业引领者’愿景的内在驱动。”长江电力负责人表示。

长江电力在水电行业率先实施了“诊断运行”模式,安装了8类共109套用于监测机组运行状态的在线监测系统,基本实现对所有主辅设备特征量的实时监测与运行趋势分析,实现了水电站运行管理从“事后处理”到“事前预控”的转变,显著升高了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水平和可靠性。

同时,长江电力针对巨型机组进行了大量重点技术项目研究工作,开展针对重点技术难题、重要预防性项目的研究,“优化AGC控制以提高机组效率”等50余个技术改造在157台次设备上予以实施,成功优化了机组的运行管理,同时将先投产的左岸电站的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后投产的右岸电站和地下电站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过程,有力地推动了三峡右岸和地电国产设备投产后的稳定运行。

三峡电站“一万亿千瓦时”

长江电力三峡电厂率先将尖端的机器人技术运用到了巨型机组的精益运行中。世界首套巨型压力钢管检测机器人集群就是在三峡电站得以成功应用,此举填补了巨型压力钢管内表面全方位快速检测的技术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快速的检测时间和三维的呈现图像,三峡电站凭借机器人集群的应用再次被打上“国际一流”和“国际领先”的标签。

2016年以来,长江电力启动了三峡右岸及地下电站机组励磁、调速建模以及进相、一次调频试验等工作,大力推进了全电站自动抄表系统、右岸电站电源管理单元改造升级和Ⅱ区网络建设工作,全面实施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整合项目研究,力争实现三峡智能电站建设实现新突破。

长期以来,三峡电站保持了长周期安全稳定的运行态势,巨型机组“得令就能开机”、“开机就能发电”。其中,2015年,巨型机组“十分给力”,长江所有上游来水全部通过机组发电,流向了大坝下游,实现了“未弃一方水”,水资源利用率达到了100%!

三峡电站的安全稳定清洁电能持续为国家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清洁电能,也承担了历届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历年“两会”、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杭州G20峰会等重要会议和活动的保电任务。

据悉,长江电力运行管理的长江干流三峡、葛洲坝、溪洛渡、向家坝四座大型水电站的巨型机组台数高达58台。越来越高效的巨型水轮机组,越来越精益的运行管理,他们在掌握着越来越多“核心能力”的同时,也在为世界巨型水轮机组积累着越来越多的运行管理经验。

三峡电站“一万亿千瓦时”

精确预报,利用好长江上游每一方来水

“用好每一方水、发好每一度电”。长江电力通过精确预报和精心调度,科学制定调度计划,精心开展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流域三峡、葛洲坝、溪洛渡、向家坝四座梯级水库联合调度。

为实现精确的水雨情预报,长江电力建立了领先的水雨情遥测系统,自建遥测站数量达到617个,能实时接收633个遥测站数据,遥测流域面积约54.5万平方公里,覆盖了长江上游流域超50%的面积。长江电力充分利用流域水雨情自动测报预报系统,开展流域水雨情趋势分析,通过水库群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对上游水库运行信息的掌握,主动与水文气象部门会商,实施短、中、长期跟踪滚动预报,为水资源优化利用奠定了基础。

针对工作重心和上游来水的不同,长江电力对长江来水的调度也各有侧重。在水位消落期,根据上游水库群消落情况、电网检修安排和市场需求实现提前消落,极大提高了梯级水库调度的灵活性。在三峡电站大调峰的情况下,重复利用葛洲坝电站有限调节库容减少弃水,以增发电量;在汛期,长江电力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紧紧抓住发电有利时机,积极与防总和电网沟通协调,科学开展中小洪水优化利用;在蓄水期,长江电力依据水头变化精心开展流域梯级水库联合防洪和联合蓄水调度,高效利用水能资源,确保发电、蓄水“两不误”。

近年来,长江电力“水能利用率、成本控制、发电效率、设备可靠性”等关键指标均居国际领先水平,科学精确调度硕果累累。

2016年,长江电力通过梯级水库联合调度,使梯级电站较往年更早达到机组满发水头,显著发挥了电站水量水头效益。三峡、葛洲坝、溪洛渡、向家坝四座水电站共计82台机组同时满发持续时间达到近200小时,同时还圆满完成三峡、溪洛渡、向家坝水库的蓄水任务,流域梯级水库24小时流量预报精度达98%,电站日均发电计划准确率达99.8%,流域梯级电站年度累计节水增发电量近100亿千瓦时。

2003-2016年,通过科学调度,三峡电站发电耗水率逐年降低,从初期运行的5.9立方米每千瓦时降低到4.3立方米每千瓦时。三峡——葛洲坝梯级累计节水增发电量高达649.3亿千瓦时。

三峡电站“一万亿千瓦时”

科学调度,充分发挥三峡工程综合效益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功能多样,综合效益巨大。三峡电站发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这一优异成绩的取得,是在电力生产始终服从、服务于防洪、航运等功能的发挥的基础上取得的。

三峡集团通过科学调度实现了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防洪是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大坝拦江而立,长江洪魔气势锐减。2012年7月24日晚8时,峰值达每秒71200立方米的洪水犹如一群脱缰野马,咆哮着冲向三峡大坝。如果没有三峡工程,此次特大洪峰将使沙市站接近保证水位,城陵矶站超过保证水位,汉口站超过警戒水位。

有了三峡工程,在洪患面前不再被动,通过精确预报、科学调度,及时拦洪、适时泄洪,经受住了特大洪水的考验,尽管流量高、洪量大,但这场洪水带来的影响却与1998年全然不同,满目疮痍的洪患景象并没有重演,下游人民生产生活秩序井然,临江观水成了沿岸群众的一种消遣。2012年仅7月,三峡水库累计拦蓄洪水量达到了136亿立方米。

2016年6月26日,在三峡工程应对长江第1号洪水过程中,长江电力三峡梯调中心结合中下游水情和防洪形势,制定了以水量利用为主的优化调度方案。方案有效实施后,拦蓄洪水近30亿立方米,增发电量约10亿千瓦时;2016年全年,三峡水库累计拦蓄洪水122.7亿立方米,极大缓解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

据统计,2003-2016年,长江电力三峡梯调中心成功预报了三峡水库两次7万立方米每秒级和10次5万立方米每秒级的洪水过程。洪水预报精度等级达到甲等,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有力的保障了梯级水库优化调度方案的可行性。

长江电力还积极利用三峡水库为下游人民谋福利,大力履行社会责任。2015年6月初,为支持“东方之星”救援工作,三峡水库持续减少三峡水库下泄,将出库流量由17200立方米每秒逐步减至7000立方米每秒,成功使得监利站水位降低了3米,为救援“东方之星”沉船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6年12月29日至31日,中下游部分浅水道淤积程度较往年略严重,为保障通航、工农业用水及电网运行安全需求,三峡水库增加下泄流量至7000立方米每秒,48小时内比计划多补水2亿立方米,极大缓解浅水河道航道维护、疏浚施工的困难,成功协助疏散下游积压的600艘船舶。

三峡水库就如同蓄洪补枯的水资源银行。2016年,三峡水库累计为下游补水量高达218亿立方米。其中,2016年10月,洞庭湖、鄱阳湖流域旱情加剧,三峡水库“果断”增加水量下泄,持续为下游补水,有效缓解旱情,切实保障下游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确保长江航运畅通。

2011年起,三峡水库开始实施针对长江中游“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生态调度,即通过科学调度在长江中游产生持续上涨的洪峰过程,从而创造适合鱼类繁殖所需的水文条件。同时,生态调度在减少水华、改善水质、减少泥沙淤积、枯水期补水和抵御咸潮入侵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实施生态调度,仅在2015年的三峡水库消落期,促进鱼类产卵总量超过15亿尾,鱼类资源保护作用明显。

“三峡工程取得的巨大综合效益,充分体现了三峡工程运行管理者忠党报国的赤诚情怀和模范履行社会责任的历史使命感。”长江电力党委书记陈国庆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三峡电站“一万亿千瓦时”这一成绩的诞生,靠的是对大型水电站的精益运行,靠的是对巨型机组的精准“把脉”,靠的是对设备的精心维护,对长江水资源的高效利用,靠的是对“精确调度、精益运行、精心维护”理念的深入践行。

防洪、航运、发电、补水……三峡工程从未辜负国家和人民的“重托”,为长江提供防洪保障、为社会奉献清洁能源,长江电力从未忘记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

14年来,三峡电站发出的强大电流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华中、华东和南方十省市,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能源支持,为国家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作出了突出贡献,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