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5日,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分析了“十三五”期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形势: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多阶段、多领域、多类型生态环境问题交织,生态环境与人民群众需求和期待差距较大。明确“提高环境质量,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为“十三五”的核心任务。

《规划》提出,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生物多样性下降势头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从《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目标不再仅仅停留在维持、修复、阻止恶化的层面,而是要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全面改善和优化。《规划》将主要目标及指标数据化,将环境治理范围和力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意味着“十三五”期间环境治理进程将加速,涉及的细分领域将更多。

中国环境形势之严峻,治理任务之繁重,治理需求之迫切,治理问题之复杂,治理难度之高,几乎可以称为全球之最。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随着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的逐步健全,创新、绿色发展政策的深入实施,加强环境保护治理的政策、法规、技术等产业红利的逐步释放,“十三五”期间中国环保产业将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市场规模、技术水平均将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十三五”末,中国环保产业规模有望达到全球第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出台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启动实施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环保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29908.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45531.7亿元。

虽然环保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但生态环境问题仍十分突出,还有近70%的环境治理需求没有被市场挖掘。“十三五”期间,中国环保产业规模将大幅扩容,新兴领域市场需求将快速释放。据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测算,全社会环保投资将达到17万亿元,为“十二五”的3倍以上,年增速有望达到18%,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从2015年的2.1%左右增至2020年的3%以上。环保产业将成为中国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资料显示,美国是目前全球环保产业市场规模最大的国家,占全球环保产业总值的近19%,中国市场规模全球排名第二,市场占比已超过13%。美国环保产业已处于稳定、成熟发展的阶段,年均增长速度低于全球环保产业市场年均8%的增速,而中国环保产业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年均增长速度有望达到18%。到“十三五”末,中国环保产业规模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多个细分领域的市场规模、技术水平走在世界前列

政策、法规、制度是环保产业市场发展、技术进步的主要驱动力。“十三五”期间,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中国的环境治理理念、治理手段都将发生重大转变。

一是政府在多个领域建立了史上最严的环境保护制度。《规划》也明确提出了“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细颗粒物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地表水质量劣Ⅴ类水体比例”等12项约束性指标。

二是为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达成治理目标,建立了“中央环保督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环保机构垂直管理、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河长制”等一系列创新性制度体系。

三是完善环保市场机制,建立健全PPP、政府采购服务、第三方治理、绿色金融、排污权交易、环境保护税等一系列制度法规。

在新的规划、政策、法规、制度推动下,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脱硫脱硝等传统环保产业规模大幅扩容,海绵城市、地下管廊、综合区域治理、土壤修复、黑臭水体、污泥处理、VOCs监测等新兴市场快速释放,城镇黑臭水体、垃圾分类、雾霾、污泥处理、垃圾渗滤液等环境治理难点有望实现技术突破。

中国有着数万级的环保市场,在互联网、云平台、大数据、新材料、新技术等驱动下,中国环保产业有望实现弯道超车,到“十三五”末,在一些细分领域,市场规模、技术水平将达到世界前列,甚至成为全球第一。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