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目前轰-6战略轰炸机的最新改型,轰-6K的看家本领是长途奔袭和远程精确打击,最大航程数千公里,飞行速度快,飞行时间长,这意味着“战神”的驾驭者们,要具备超强的耐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南海巡航飞行员刘锐:首次远赴西太平洋遭外军挑衅

  记者:这10个小时作为空军的飞行员,会像坐客机那么舒服吗?

刘锐:这个跟民航客机那种沙发式的座椅,肯定是差了很多,因为它本身是从作战的角度,来设计和考虑的,再一个本身弹射座椅,我们坐在这上面,安全带我们的保险带,必须要按规矩,按要求,要系紧,系好。

记者:你从坐在这儿就不能离开了,从上机到下机?

刘锐:不但不能离开座椅,而且是必须要保证一个正确的坐姿才可以,你才能够保证你在特殊情况下,你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安全离机。

记者:你想想坐客机,坐十几个小时坐在那不动,都受不了,更何况你们这是全神贯注。

刘锐:全神贯注,可能好一点,全神贯注感觉时间过得快一点。感觉时间过得快一点,可能要好受一点。

刘锐,今年38岁,是家中的独生子。从小在一个军用机场旁长大,飞行梦就此萌芽。高中毕业他考入长春飞行学院,那时他的理想是驾驶着歼击机自由翱翔在蓝天之上。

  记者:你为什么就认准了想飞歼击机?

刘锐:我觉得这个飞机,在空中自由度更大一些,在上面我可以随心所欲,我可以飞我想飞的任何一些动作。

记者:当时在你去考飞行学院的时候,那个轰炸机跟歼击机相比,它不如歼击机这种灵活。

刘锐:机身本身也很庞大,它也不可能像歼击机这么轻身如燕,在空中可以自由翱翔,想怎么飞就怎么飞,想飞多帅的动作飞多帅的动作。可能都飞不出来,当时也就这么简单的认识。

记者:你是从耍帅、耍酷的角度去想的。

刘锐:对,就是想耍帅、耍酷,那时候年轻也是这么一个心态。

然而,出于对飞行安全的考虑,刘锐的父亲坚决反对儿子开飞机,临近分配专业的时候,他强烈要求把儿子能分配到后勤保障部门。为此,刘锐和父亲僵持不下,最终在母亲的劝说下,父子各退一步,达成了飞轰炸机的共识。在哈尔滨飞行学院再进行几年专业学习之后,刘锐被分配了基层作战部队。当时,轰-6K尚未装备部队,刘锐飞的是轰-6老型战机。

刘锐:这种差距非常大,在飞行学院里头,我那时候的目标没有想别的,就是飞出来。当我飞出来以后,下到部队一看轰-6飞机,对它的这种理论学习,包括上飞机实际操纵以后,心里头的落差感非常大。

记者:你觉得它太落后了是吗?

刘锐:对,感觉到它的作战平台,它的作战样式,还是停留在比较远久的作战方式上面。

记者:别人飞更先进的,你分到这个部队,你就只能飞这样的一个性能的飞机。

南海巡航飞行员刘锐:首次远赴西太平洋遭外军挑衅

刘锐:对,我特别担心一件事情,飞行员每年有一次疗养,我担心疗养的时候,碰到我原来的同学,原来在长春飞行学院的同学。

记者:他们飞着比你性能更棒的。

刘锐:对,他们飞着性能更棒的飞机,我觉得那时候,我很难去面对他们,我觉得特别担心这种状况发生,我老担心每一次疗养的时候,担心碰到同学。

驾驶着轰-6,刘锐也时刻关注着战斗机机型的发展动态,2009年,刘锐感觉自己的机遇来了,他偶然见到了尚处于研发阶段的轰-6K。

刘锐:实际上轰-6K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实际上我刚毕业的时候,我听说这么一个东西,但是没有见过,仅仅是听说。直到2009年一次我去,去搞复杂电子对抗飞行,去那里的时候飞机落地,在滑行过程中,在停机坪的旁边,余光看到了那架飞机,跟我在网上所了解的有点儿相似,一看果然就是那个轰-6K,看机翼下有六个外挂点,机身机头完全改变了,这就是我一直梦想中,想象中那个轰炸机的样子。当时特别兴奋,等我把飞机停稳以后,我下来我就跟大巴车的班长,我就跟他说,我说我能不能走那边,走那个停机坪,我过一下,他说可以,开车过去,过去就看到那个轰-6K,看了心里特别兴奋,我就跑过去,跟当时工厂的维护人员,我就跟他们说,我说我是谁谁谁,我想干一些什么,他一听那行吧,你上来看一看。

记者:等于你第一次,以一个陌生人的身份,登上了别人的飞机。

刘锐:对,整个看了以后下来,心里那种开心的感觉,我不好去表达了,后来我记得,我第三天开始飞行的时候,刚好那个飞机跟我们一起飞,我们就跟着它一起滑行,去看它,近距离去观察它,然后看它的起飞,看它的飞机那种起飞姿态,因为毕竟内行,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一点东西来的,从内心当中特别关注,特别羡慕。

记者:羡慕。

刘锐:但是没有想到,能有机会那么早去改它,当时想什么时候才能改得上,什么时候能飞得上,但是仅仅是作为心目中的一个憧憬。

让刘锐更没想到的是,在一年之后,也就是2010年,他所在部队就有5人被选定成为轰-6K的首批飞行员,包括时任的师长、团长、副团长、训练科长,还有刘锐,这个当时最年轻的大队长。为了尽快完成新机改装形成战斗力,他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将1600多个性能数据,100多张座舱图,四大本2000多页使用手册熟记于心,并记下了20000多字的学习笔记,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改装理论考核。之后,刘锐成为轰-6K首批机长、教员,带领团队先后验证完成了轰-6K首次夜间编队,首次实弹炸射,首次远航巡航等作战科目,直至2012年开展南海战巡。2015年3月30日,在很多人眼中是注定载入中国空军史册一天。这一天,刘锐和战友驾驶轰-6K飞跃巴士海峡,首次奔赴西太平洋开展远海训练。

  记者:你们的目标是什么?那一次任务?

刘锐:我们的目标。

记者:那是公海。

刘锐:是公海,公海既然你们能去,我们为什么不能去,我们作为这么一个大国,而且体量这么大。随着我们国家这种经济实力,我们的利益也在发展,我觉得这就是我们的发展利益。

记者:但是刘锐你知道虽然是公海,但是是别的国家长期的利益存在所在地的时候,要带着一种什么心态出去,要带着一种什么准备出去?

刘锐:这种准备我们要突破它,要让人家感受到我们也能来,你们能来,首先你要有底气,我们的底气从哪儿来,我们的底气,就是要从我们的能力上面。

记者:实力。

刘锐:我们的实力能力,我们的准备,我们真真正正,能不能展现出来这种东西,你没有实力,你过来的话,你还自己属于那种缩头缩脚的,过来以后人家首先从内心中压制住了你。

记者:但是飞行员的这种心理,在飞行中外人能看得出来吗?你比如说你的这种自信,你的这种很舒展,而不是缩手缩脚,你在飞行的过程中,外军能够感受得到吗?

刘锐:非常能够感受得到,因为我们第一次去,他们不适应,飞机全过来了,地面的、海上的、空中的,所有的作战平台,雷达都看着你。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