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湖北2月6日讯(记者 钟愿明 通讯员邹祖国)一排排农家楼房错落有致,一条条水泥路面宽敞平坦,一株株精品果树迎风摇曳……1月15日,在冬日的阳光下,湖北宜都市红花套镇南桥村在地图中查看居民点犹如一幅水墨画,爽心悦目。

南桥村版图13.5平方公里、3856亩耕地、13390亩山林、250亩水面,典型的“七山一水两分田”。这样一个丘陵小山村,怎样突破“地域制约”,如何嬗变为美丽乡村“方阵领跑”?

村书记廖忠诚介绍: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10余年来,南桥村从改善基础设施,打造精品果园,壮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一步一个脚印显见实效,一年一个台阶争创示范。

住在丘陵之村,基础设施真通畅

家住尖子山的邹家军,虽然偏远,收入却不差:当年落实承包责任制,分有20亩荒山,前几年,不通主干道,柑桔难下山,2008年组里修通了水泥路,开荒栽种500多棵桔树,每年稳产20万斤,年种柑收入10万多元。

户户走上水泥路。接受151户移民的南桥村,千方百计争取移民帮扶资金,乡村公路网络建设资金,集体公益事业财政以奖代补资金,用9年时间、先后硬化公路49.7公里,村组主干路硬化率达到99.6%以上,形成“村组主干道路水泥化,农户到田操作道晴雨化”的合理布局。

家家吃上自来水。特殊的丘陵地形,使得户户吃上自来水这件大事,办起来非常吃力。2007年,捆绑争取省级财政安全饮水国债资金72万、村集体从积累中开支70万、受益农户户平出资500元、铺设水管网4.5万米,一次性让490户、1702人吃上清洁水。2012年,整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铺设水管网2.5万米、彻底解决了剩余两个组、265户、1050人的饮水难。对海拔高度超过120米以上的地段,架设两台18千瓦的电动机二次加压,修建一个160立方的高位蓄水池,实现了安全饮水全覆盖。

身在蜜柑之乡,精品果园响当当

红花套镇42000多亩柑桔,年产量稳定在12万吨,有“万亩桔乡”美誉。

  2006年,南桥村32户村民发起成立全省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07年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加入并组建湖北宜都蜜柑集团合作社,大力推广柑桔标准化种植和精品创建。2012年,该社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示范社。

通过实施技术指导一本书、配方施肥一张单、每块桔园一盏灯、生物防治一袋虫、诱杀害虫一块板、生态栽培一口池、谨防果伤一张网、控水增糖一张膜、生产投入一本账、延迟采收一个月“十个一”,推行品种良种化、树体独立化、树势中庸化、植保绿色化、施肥配方化、保果主动化、水分节制化、栽培省力化“八化”。全村建成2000多亩柑桔精品园,年增收400多万元,与镇内种柑农户粗放式管理相比,户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

2015年3月20日,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在南桥村揭牌,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暨全省柑桔产业链首个示范培训班同日开班。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是农业部探索形成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环节。农业部从2006年开始,陆续在全国选择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村,确定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南桥村是全国第21个、全省第2个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

处在偏僻之壤,集体经济家底实

" 我的宜都啊,我的宜都,你像一轮朝阳喷薄而出,我们在晨曦里为未来祝福……‘’晴天夜幕下,南桥村900多平米的文化广场上,跳舞的、健身的,成群结队。

南桥村没有本镇沿江村优越的地理位置,招商引资受到制约,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度“短板”。村里做好“丘陵文章”,盘活资源增收,村集体独立拥有柑桔果园267亩,每年单是果园场一项,就能固定收取承包款20万以上。

2014年,对260亩集体果园釆取“起垄栽培方法”改造,同时嫁接“日南一号”新品种,提高产品优质率和市场价格。2015年重点解决村集体果园内2000多米田间操作道,疏通好排水沟,配套完善桔园路1000多米。

家底逐步殷实,为村民办实事就显得得心应手。2011年,从村级积蓄中拿出180万建起1130平米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同步修建了卫生室。目前村集体仍有100多万元的公积金。

2013年,为支持“岳宜高速”落户,新建了占地37243平米、约56亩的居民点。村集体投资,绿化草坪600多平米、铺设路肩石2000多平米、购置各种体育健身设施15套、修建小型广场一个、栽种风景树200多棵,安装节能LED路灯12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