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璧和王德印两兄弟制作龙鳞山西日报记者张琦 摄
1月30日,农历正月初三,下午5时许,当记者走进陵川县平城镇东街村的一间老屋时,王学璧和王德印两兄弟正拿着纸和浆糊,制作龙灯上的龙鳞。屋里一件件纸扎摆在地上,桌子上放着几张红纸。没有参考的图纸,没有仿造的模型,兄弟俩你剪我粘,一招一式间,多年积累下来的技艺可见一斑。
王学璧演示龙鳞粘贴方法山西日报记者张琦摄
王学璧和王德印是老王家扎龙灯的第四代传人。作为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上世纪70年代初,平城镇的龙灯舞就已成为一项民间活动。据《平城镇志》记载,龙灯舞是该镇的传统节目,多在元宵节前后表演。龙灯制作从头到身,用纸糊,不用布扎。“布扎的龙制作起来虽然省事,但不如纸龙那么丰满,纸龙舞起来鳞片会张开,更加活灵活现”,王学璧说。
“制作龙灯的过程纷繁复杂,不仅要用到纸张、竹篾,还要用手电筒和麻绳。仅捆绑用的麻绳就要500米长,一片龙鳞所用的纸就有三种”,王德印告诉记者,兄弟俩此前扎的纸龙共7节,最长的一节近6米,总长20余米,龙通体金红,龙鳞需8000余片,竹篾需要100余根。王学璧补充道:“一条完整的龙灯制作,从收集材料到制作框架,再到糊龙鳞等,需要四五个人用一个月时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