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为红领之家注活力
打开红领之家的网络平台,你会发现各式各样的红领活动:献血、敬老、导医、护绿、亲水、秀山、靓城、领轨等,以“月”为单位定期开展,志愿者想参加什么志愿服务,只需要动动手指点击即可。
有意思的是,陈军浩借鉴淘宝的“抢购”模式,实行志愿服务活动申报认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限制参加人数。同时,这里实行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制度,根据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长等,获得积分,评定星级,换取订报卡、理发卷等,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如此一来,经常出现爱心需要排队,活动争先秒杀的场景。”陈军浩笑言。
图为红领之家志愿者自发献血。
当然,“互联网+”的模式也不会阻挡那些主动进行志愿服务的脚步。68岁的缪阿伯作为一名老党员,参加红领之家志愿服务已经一年了,不大会用网络的他,每个星期都主动打电话询问有什么是他能做的,并且身体力行地去做。
目前,红领之家拥有注册红领711名,其中党员、入党积极分子608名,累计服务活动1660余次,服务时长逾33000小时,服务人群达30万余人次,使志愿服务成为了“新常态”。
用盲人小邵的话说,“红领之家的志愿活动对我最大的帮助是,让我走出孤独。”而立之年因为一次高空坠落突然失明的他,一段日子里生活无法自理,终日除了听广播没有其他的事儿做。
可以说,在红领之家,小邵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价值,交到了同为盲人的朋友,在志愿者的陪同和帮助下,看电影、看花海、看女排比赛,虽然更多的是调用其他的感官,但那种氛围就足以让他铭记。
坚持让红领之家不沦为作秀
陈军浩的志愿服务经历要追溯到他大学的时候。毕业后,他在企业单位干过,也做过几年个体工商户,但都离不开志愿服务,现在安心地做起了社会工作者,真正地将志愿服务作为了本职工作。
问起陈军浩入党的原因,他说:“党员里有很多先进的人可以学习。”
正是因为这样,不管是基层党建之路还是社会工作者之路,他都在不断地学习和应用。早些年微博还红火的时候,他就学习着如何依托红领之家论坛、北仑红领之家官方微博两个网络平台,来扩大红领之家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而当近两年微信逐步发展起来时,他又做起了“微信小编”,每天花上一两个小时,用微信文章来一点一滴地记录这个团队的足迹,他笑言一点都不累,反而很快乐。
问他快乐的源泉究竟是什么?他用马斯洛需求理论来向记者解释。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
在陈军浩看来,做志愿服务能让他快乐,而做让自己快乐的事情正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不只是他,很多在红领之家做志愿服务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都坚持了下来。北仑凌霄社区党支部书记陈雪波认为,这种培养党员的方式更加注重言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