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从7人发展到180多人
为了惠及更多的民工兄弟,志愿者们选择“上门服务”。起初,几个志愿者在自己的门店、单位或者网站上发布代订火车票的信息,但收效甚微。“民工兄弟们大都在工地,不上网,不到区中心街道来,我们原来的信息发布渠道传达不到民工。”袁鸿飞说,“我们就选择上门服务,主动到工地上搜集火车票需求信息。”
“一家亲”志愿者,到工地搜集农民工订票信息。
这中间也遇到了波折,“各种不信任,各种不理解,说什么闲话的人都有。”袁鸿飞说。开始到工地,有些民工兄弟看到有代订火车票的,前来打探一番后问:“你们不会是骗子吧?”还有民工兄弟说:“这不是天上掉馅儿饼吗?能有这好事儿?”有些工地的管理方也半信半疑,不支持志愿者和民工接触。
财务方面也遇到了问题,志愿者起初是想,搜集火车票需求信息的同时,就向民工兄弟收取20%的预付费,但面对民工和一些工地的不支持和怀疑,他们根本没敢把“收取预付费”这句话说出口。备受打击的志愿者,回来后进行商议,“不能因为这点小挫折就不做好事了”,袁鸿飞和志愿者们最后决定,全额为民工兄弟垫付车票钱,网上预订成功并支付后,电话通知民工兄弟去火车站取票,取完票再给志愿者车票钱。
这样做,大大增加了几个志愿者的财务压力。“车票钱都由我们七个发起志愿者筹集,从个人的生活费和家庭开支中挪用。2014年,我们七个人共筹集19万元,2015年筹集12万元,2016年筹集了10万元。”袁鸿飞说,“只要民工兄弟信守承诺,拿到票第一时间就把票钱送来,我们的资金能快速流转,这件事就能越做越大。事实上是,民工们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信守承诺,截至目前,9000多名民工中,没有一例取走票不给钱的。”
三年来,袁鸿飞和他的志愿者们共成功订票16206张。外来务工者们越来越认可他们,踊跃加入的志愿者也越来越多。在八门城镇南燕窝小学任教的宋桂静是一名“90后”女孩,她在得知义务为农民订票的消息后,不仅自己加入了进来,还动员自己的丈夫也加入了。在几个月的志愿服务中,每次去工地或者是去企业时,他们都是主动开私家车载着其他志愿者一同去搜集订票信息,无论多辛苦,他们从来没有任何怨言。
2016年年底,袁鸿飞和他的志愿者伙伴一起去工地,这次去的是“福兴家园”还迁房项目,工地上有1500多名民工。当日,他们带过去700多张订票小卡片,被民工们全部领完,更有不少民工兄弟记下了他们的电话号码,准备提交火车票需求信息。
当前,这支志愿者服务团队已从创始的7人,扩展到现在的180多人。袁鸿飞说:“为规范资金使用,财务方面,订票资金只由7位创始人筹集。我们婉拒了不少资金投入者。每一位民工都是我们帮助的对象,他们为建设美丽天津做出了贡献,在该回家团聚的时刻,我们的努力,可以使他们的春节过得更圆满,更舒心,我们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