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日,北京,晴空如洗。微信朋友圈里各种炫北京蓝,末了再添一句,不知能持续几天。即使在湛蓝天空下,哀怨和担忧也在网络上弥漫着。更不用说,雾霾浓重时,焦虑和担忧紧紧抓住人们的神经。

雾霾污染到底能否改变?我们还要承受多久?我们的后代要为此付出代价吗?从政府到个人在做什么,能做什么?一个个问题被抛出,答案在哪里?

1月6日晚,在雾霾正紧锁京城的时候,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主持召开媒体见面会,向记者介绍大气污染防治相关问题。“去年入冬以来,全国多个地区发生多起大面积长时间的重污染天气,作为环保部长,看到这样的污染天气,我感到很内疚和自责。”陈吉宁部长这样开头。

这三年多到底怎么评价大气污染治理,特别是最近重污染天这么多,治理方向对还是不对?措施管不管用?面对质疑,陈吉宁没有躲避,也没有避重就轻,直言现状:“跟2013年比有改善,但是2016年与2015年比没有改善。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一些措施在冬季之前是管用的,到了冬季之后、进入供暖期,我们的措施还很不够。”

“所以从全年看,我们是在改进,有实在的进步,但是如果单独看冬季,进步十分有限,甚至没有进步。老百姓是不满意的。我们要采取更多的措施来加快解决冬季问题。”陈吉宁这样总结一段时间的环保工作。

中国的环保工作、环境质量改善,是处在一个负“重”前行的阶段。这个“重”是加引号的重。我们的环境质量是在一个非常高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前提下进行改善。陈吉宁说,要想改善得快,就要加快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这样才能轻装前进。但这几年连续下来,冬季的污染气象条件变得越来越差,超过了我们卸负的减排速度。这就是我们的问题所在。

既然不能寄希望明年会从暖冬变成冷冬,既然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明显改善重污染的现状,那么一段时间或很长一段时间内,雾霾就像我们餐桌上的食物,与我们时时相伴。不管我们如何痛恶,这个现状和现实,我们改变不了,必须面对。这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半个多世纪前,洛杉矶和伦敦用了几十年才净化了空气重见蓝天,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在我们的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相信雾霾消除会比前者的步伐更快。

陈吉宁透露,环保部最近一个时期正在加班加点研究,要提出一些更有效的措施来针对性地解决冬季污染问题。

未来无法期待,当下却可紧紧把握。我们希望环保部和所有与此相关的部门、机构都切实地采取对策,在面对雾霾短时间不能改善的大前提下,各个方面都应当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积极应对,不要让自由地呼吸新鲜空气成为奢侈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