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2016年,四川省全年将实现5个贫困县“摘帽”、105万人脱贫。这意味着,四川正式启动贫困县退出模式,一度备受质疑的惜贫甚至争穷保“帽”现象在四川正式成为历史。其中,广安市广安区、前锋区、华蓥市均被列为四川省2016年脱贫攻坚战首批“摘帽”县。一年来,广安市大胆尝试,不断探索实践,创造了许多脱贫攻坚新方式、新举措、新机制、新经验,多项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为全面反映广安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的推进情况,中国网成渝经济区记者将从今日起,深入广安区、前锋区、华蓥市进行实地采访,系统报道扶贫开发中涌现出的创新举措、先进典型,敬请关注。

广安:攻坚一年 20.1万贫困群众实现脱贫 ——四川省广安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系统报道之一

中国网讯1月4日讯(记者 郭三多 黄姝颖 陈颖)当前,一场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脱贫攻坚战正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荼地开展。

而在四川省广安市,围绕全面建成小康总体目标,认真落实了“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精神,高标准推进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四川省广安市市长罗增斌介绍,目前,全市已有20.1万贫困群众实现脱贫,145个贫困村实现退出,广安区、前锋区、华蓥市可望高质量高水平率先在全省实现“摘帽”。

IMG_0588.JPG

广安市市长罗增斌调研农村产业扶贫项目建设情况

六大措施推进精准扶贫

中国网:广安区、前锋区、华蓥市作为四川省首批“摘帽”县,为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广安有哪些创新举措和亮点?

罗增斌:一是科学制定脱贫规划。广安对820个贫困村进行全域系统规划,形成1个总体规划、10个专项规划、820个贫困村脱贫规划,成片连线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基地、新村聚居点、公共事业等,形成了系统完备的规划体系。

二是多渠道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在增加贫困群众经营性收入、务工收入、财产性收入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村级农业公司,由农业公司统一购销农户的土鸡、土猪等土特产品,带动贫困户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目前,全市脱贫人口人均收入达8200元,贫困村绝大多数有了集体收入。

三是加强住房安全保障和居住环境改善。把保障住房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全面实施农村C、D级危房改造2566户、建设农村廉租房3412户、防灾避险搬迁1066户、易地扶贫搬迁6163户。同时,实施“五改三建”84805户,全面开展“洁净水”行动,建成地下污水处理、地上湿地花园的生态治污设施1520处,好房子、好环境提升了贫困群众文明卫生习惯和精神状态。

四是创新方式解决精准扶贫资金难题。用好用活中国人民银行“免抵押、免担保”贷款政策,证监会扶持贫困地区企业上市“直通车”政策,国土资源部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结余指标跨区域交易政策,已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0亿元以上,力争引进10户企业到广安注册上市,计划两年内整合土地指标2万亩,争取土地收益50亿元以上。开展“百企联百村”活动,引导293户企业投入产业帮扶资金9.4亿元,对贫困村开展帮扶共建。吸引知名乡友、本地企业家捐资3.8亿元,有效解决精准扶贫资金问题。

五是扎实抓好脱贫评估验收。按照贫困县“一低三有”、贫困村“一低五有”、贫困户“一超六有”标准,抓好集中考评验收和第三方评估,已聘请国家统计局调查队作为第三方评估单位,对今年3个摘帽县、145个退出村全覆盖抽查。目前,3个摘帽县已完成市级初审、省级现场验收;145个贫困村完成市级验收,全部达到退出标准。

六是创新痕迹化全程管理模式。以扶贫手册、二维码、痕迹管理记录簿、精准扶贫APP为核心内容,深度链接“互联网+”,利用大数据实现扶贫精准管理、动态管理,为贫困户印发痕迹化管理记录薄4万余份,形成市县乡村户“五位一体”痕迹管理体系,实现帮扶措施可追溯、可查询、可评价、可问责。

 2016年建成的龙安乡勇敢新村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jpg

2016年建成的龙安乡勇敢新村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

三县可望高质量高水平实现首批“摘帽”

中国网:去年12月以来,四川全省迎来了脱贫攻坚“大考”,全方位“检阅”脱贫成果。广安的脱贫攻坚已取得怎样的成效?

罗增斌:目前,脱贫攻坚首场大考正进入“交卷”阶段。广安区、前锋区、华蓥市近期可望高质量高水平实现首批“摘帽”。上述三区市,目前已累计减贫4.15、1.61、1.43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2%、1.8%、1.3%,群众的精神面貌有了大幅提升,生存条件发生明显改善,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去年12月6日—10日,已高标准接受省“摘帽”验收和第三方评估。

一是实现了增收有渠道。多渠道增加务工收入,帮助1.3万名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全面提升农业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企业+基地+贫困户”等多种经营模式,2.3万户贫困户受益,增加了经营性收入;采取土地流转、产权抵押、入股分红等方式,让土地经营权、房屋财产权转化为财产性收益,户均获得财产性收入450-700元。

二是实现了服务有保障。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贫困学生教育资助实现全覆盖,没有学生因贫辍学。

同时,通过落实“八免五补助”、“十免四补助”和新农合、医疗救助等相衔接的扶持政策,制定因病致贫返贫救助扶持办法,在县域内就诊的贫困群众个人费用支出控制在10%以下,1.71万名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得到救助。

率先在全省实现农村低保与国定扶贫标准并轨,6516名贫困群众纳入农村低保,对7542名贫困人员代缴养老保险保费。新(改)建达标村卫生室186个、村文化室117个,村村实现通互联网,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三是实现了发展有基础。改善县乡公路124公里,新改建通村公路623公里;建设高标准良田11.3万亩,为发展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优化贫困村产业布局,建成优质稻基地9.7万亩、优质蔬菜基地4.3万亩、优质柑桔基地2.2万亩、梨子葡萄等特色产业基地2.3万亩;每个贫困村设立产业扶持周转金,实施村集体经济项目1360个,所有摘帽贫困村都有集体经济收入。

四是实现了管理有办法。创新脱贫攻坚管理办法,探索形成持续有力的长效扶贫机制,今年市和3个县投入财政资金3.83亿元,整合项目资金11.4亿元,引导社会资金9.5亿元,形成了财政、金融、社会、群众多元投入格局;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市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每天召开工作例会,研究解决精准扶贫、“洁净水”行动中的问题;探索“互联网+精准脱贫”,建立脱贫攻坚信息管理平台,让干部群众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触摸屏等查看脱贫情况、帮扶情况,实现精准脱贫数字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