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转播到腾讯微博字号:

西双塘村:民俗文化新名片

新闻中心-中国网 news.china.com.cn  时间: 2012-11-22  发表评论>>

天津西双塘村印象:大都市里的民俗文化新名片

天津西双塘村印象:大都市里的民俗文化新名片

人民网·天津视窗11月21日电:提起中国特色的村庄,也许你会想到经济实力雄厚的江苏华西村,会想到艺术家聚集的北京宋庄小堡村,会想到文艺气息十足的广州小洲村。这些都是中国新农村发展的样本。在天津静海,也有一座特色鲜明的小村庄,这就是位于静海县双塘镇的西双塘村。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这个小村获得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文化典范村、民俗文化村等共23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在2011年国家农业部主办的“中国十大最有魅力休闲乡村”评选中,西双塘村入围十佳,名列第二。西双塘是京杭大运河边上的古村,运河文化让它找到了文化根基,对农业生态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也使小村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西双塘印象之一:

生态环保示范村

静海县境内南运河畔,有一座气势恢宏的石头牌楼。走进牌楼,迎面是一条长达两公里的长街,街两侧,红砖青瓦、斗拱飞檐的仿古小楼连绵成行,这里便是中国“十大魅力村庄”之一的西双塘村。

西双塘人靠水而居,这个小村庄历史的变迁也与运河密不可分。明清时期,运河水源充沛,漕运繁忙,这一地带原名“双塘”,是运河边的一个小码头,南来北往的客商在此驻足歇脚。明永乐年间,双塘村建起了一座东五台寺,码头周边陆续修建了临街店铺作为酒家客栈。当时静海流传一句顺口溜:“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除了北京,就数双塘。”到清朝末年,朝廷疏浚河道,运河改道后,村子被一分为二,运河以东称东双塘,运河以西称西双塘。

和改革开放后的很多中国村庄一样,西双塘也曾依靠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为村里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但是到上世纪末,村内的冶炼、印染、轧钢等企业,有的排放烟尘超标,有的使用酸类,直接导致了村内环境质量日渐恶化,眼见自然宜人的小村就要被工业化的废弃物污染。西双塘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陈立新意识到,“生态立村,环保兴村、和谐强村”才是未来西双塘的发展方向,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为子孙后代营造一个优美的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保护农业生态、开发旅游业应该在西双塘占据主导地位。”在不同场合,陈立新不止一次强调着西双塘的定位。而下决心转型迈出这一步,也经历过一番激烈的心理斗争。陈立新算了一笔账:西双塘有6000多亩耕地,人均5.3亩,向土地要效益,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效益不可估量;同样,深入挖掘运河古村的历史与民俗文化,发展旅游业,也是未来的方向之一。在天津社科院、南开大学专家的帮助下,西双塘制定了《2008——2020年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确立了生态村建设的三个定位,即“天津生态民俗旅游第一村”、“现代循环农业示范村”和“中国北方新农村社区建设先导村”。全村的发展重点落到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上。这也是西双塘文化发展的第一步。

村里首先关停了九家污染较重的企业,为毛革等污染略小的企业安装了环保处理设施;建造了一座占地400平方米,日处理生活废水300吨的环保污水处理场,经过处理的污水,可以补充人工湖的水源,也可以浇灌农田;同时对村内基础设施做“城区化改造”,修建了30公里的柏油路、3万多延米的地下管道,安装了400盏新式路灯,修建了园林式垃圾处理场、水冲式公共厕所。

经农业部门监测,西双塘村内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了较高标准。生态的优势逐年显现,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资金,曾经出外学习或打拼的年轻人纷纷回家乡创业。在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就读土木专业的乔博峰,放弃了移民资格回西双塘搞起了生态农业。他将在美国接触学习到的小型农场知识“移植”到村内,如今,他的生态农庄已经初具规模。

西双塘印象之二:

“国际级”农业旅游村

有了环境依托,发展农业旅游便有了资本。西双塘先后开发出都市生态园、酒堡植物园、林果采摘园、林荫活动园和渔业养殖园等产业旅游项目。全村种植果树2000亩,包括苹果、梨、桃、杏、葡萄、石榴、柿子、红果等,金秋时节,大批城市游客偕老带幼到果林采摘、野餐,远离城市喧嚣,共享乡村的快乐时光。陈立新——这位土生土长的村里人还与时俱进抓住了互联网的热点,将“开心农场”引人村中,建设了几百座小庄园,这里有木质别墅、庭院和温室大棚,游人可以自己种植、自己采摘、自己养殖,休闲观光,自娱自乐。

西双塘村的规划、构想,都深深打上了陈立新的烙印。“村里的建筑都是陈书记的创意,他的思路就是不怕大、不怕难、不怕新。”村干部告诉记者,如今的西双塘,仅凤凰湖就要建成了7个中心,17个景点。位于加拿大温哥华岛上的生态小镇——西美纳斯生态小镇被复制到了西双塘村。西美纳斯生态小镇是北美度假示范区,也是旅游养老的典范。采用加拿大小木屋的外形以及生态化的景区设置,按照投资者的期望,这个旅游项目将是“天津金色大地的转型之作”。

村里的荷花池引进培植了南斯拉夫雪藕,荷花盛开的季节,游客最爱在这里拍照。面积达800亩的凤凰湖是垂钓的好去处。在村子文化广场的位置,耸立着一座“凯旋门”,前面是持刀跃马的关公像。高达29米、预示着吉祥如意的“天下第一象”将成为西双塘村标的新标志。“大象”体内别有洞天,上层为文艺演出舞台,下层是一座5D影院,这也是本市第一座建在村里的5D影院。此外,村西还正在建设一座可容纳2000人的水城大剧院,计划明年投入使用。与大城市相比,这些建筑也许并不现代,但它们代表了这个时代中国农村的多元化风格,是农民致富后对自身文化的一种寻根和呈现,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西双塘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游客。在很多驴友论坛天津版或骑行、自驾游、摄影俱乐部的论坛上,经常可以看到网友相约去西双塘旅行或外拍,他们尽情享受大自然,还可以“当一日农民”,自种自收。他们放松地与这里的村民和谐共处,去理解和体验他们的生活,小村也用美丽和缓慢包容下一群群远道而来的城里人。

西双塘村主管宣传工作的同志告诉记者:这些年,西双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40万游客,他们通过互联网或媒体报道了解西双塘,参观之后,给他们留下了更直观的印象。中国国际旅行总社还将西双塘确定为涉外旅游村,近年来有17个国家和地区近10万旅游者来村观光旅游、参观交流。西双塘的名声传到了世界各地。

西双塘印象之三:

和谐的民俗文化村

为了恢复运河文化,在古村、古寺、古街的基础上,西双塘村投资兴建了明清风格的“仿古购物一条街”。按照规划,店堂内将经营名人字画、文房四宝、古董文物、石雕玉琢、珠宝瓷器、红木家具、竹编柳编、铜艺铁艺、茶道刺绣等,同时还出售特色农产品,并有百种小吃供游客品尝。与古街相连的书画廊,建有58尊浮雕石柱,石柱上雕刻了300首唐诗宋词、8幅画作,静海文物陈列馆也将在此落成。

最特别的是,陈立新在古街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创意。他自编自导了一台名为《梦幻王朝》的大型古装戏剧。190名村民以民间幽默搞笑的方式,演绎了包括入朝上殿、踩街选元帅、皇帝嫁女儿等故事情节。今年9月30日西双塘古街正式开街,这台《梦幻王朝》也会长期在古街的舞台上循环表演,为观光游客助兴。

“物质富了不算富,精神富了才真富”,这句话是陈立新的口头禅。在他的支持和带动下,村里先后兴建了文化广场、文体活动中心、影剧院等文化休闲设施。夏天傍晚的文化广场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村民们伴着音乐扭秧歌,或围成一圈吹拉弹唱,从村里各个岗位下班的年轻人则兴趣盎然地在周边围观,也有人会随时加入秧歌队伍。近年来,西双塘成立了河北梆子剧团、歌舞团、威风鼓队、秧歌队和腰鼓队,参与文艺活动的村民达500人,差不多占了全村人口的一半。他们利用生产之余排练,其中也包括很多原创节目,内容涉及村里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陈立新自己也喜欢吹拉弹唱,演出和排练现场,常常能看到他和村民一起操练起来。他说:“我们村里人都喜欢扭扭秧歌,唱唱戏,后来这些 闲白儿 渐渐成了正事儿,形成了格局,形成了规模,慢慢就升级了、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变得丰富了,有意思了。”

“中秋团圆宴”是西双塘的另一个文化品牌。从1996年开始,每逢农历八月十四晚上,全村男女老少在文化广场欢聚一堂,邀来十里八乡的亲朋好友,听歌赏戏,吃月饼,叙亲情。只有1000多名村民的小村,参加聚会的人数扩大到了7000多人。

当生态、旅游、乡村文化成为西双塘发展的三要素之后,我们对西双塘未来的发展前景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西双塘,记者听到了这样的故事。村里的护村河杂草丛生需要清淤,如果请施工队来干得需要半个月,花费50万元,村干部们决定由党员带头自己干,第二天早晨四五点钟,党员们就自觉来到护村河,挥锨除草挖泥,村里的男女老幼也都加入了义务劳动的队伍。近两万平方米的清淤工程没花一分钱,仅用了不到一周就顺利完成了。这样的故事在西双塘还有很多。集体的力量,让我们感受到了充满朝气的农村生活。(记者 何玉新)

文章来源: 天津日报 责任编辑: 陈媛
官方微博
[我要纠错] [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留言须知 版权与免责声明
网友留言 进入论坛>>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版权与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