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宁都起义壮大了红军队伍 地震动了国民党当局?

1931年12月14日,原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在江西宁都武装起义,加入红军。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一次著名起义。它给了国民党反动派以沉重的打击,极大地鼓舞了全国革命人民,这对壮大红军队伍,巩固和发展中央革命根据地,都起了重大的作用。

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原是冯玉祥的旧部,是一支受过大革命影响的部队。早在1925年,李大钊就派共产党员到冯部工作,冯还聘请了一批苏联顾问和教官。后来刘伯坚、邓希贤(小平)等一批共产党员来到该部工作,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大革命失败后,一批公开的共产党员虽然先后离开了该部,但大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在这个部队仍然存在,中共的工作、党员的活动也始终没有停止过。七十三旅旅部参谋刘振亚就是第二十六路军中一位与中共党组织有联系的党员,后经中共中央指定为该军党的特别支部书记,总指挥部参谋长赵博生到宁都后也经中共中央批准发展为党员。

第二十六路军是在冯玉祥、阎锡山联合反蒋的中原大战失败后,在非常苛刻的条件下接受蒋介石的命令改编的,所以一直被蒋视为非嫡系的杂牌部队。蒋介石出于调虎离山、消除异己的险恶用心,驱使该部离开北方赴江西“剿共”,使他们之间本来就十分尖锐的矛盾更加激化了。该部到达江西以后,不适应南方的气候,疫病流行,减员日增,参加第二次“围剿”的该路军右路二十七师的先头部队又遭到红军的沉重打击,因而官兵厌战情绪日甚。而中央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的政治影响,更是深深地激荡着广大官兵的心。根据地的人民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得到翻身解放,真心实意地拥护共产党、拥护工农红军,这些活生生的事实揭穿了国民党的欺骗宣传,使许多穷苦出身的士兵和下级军官对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在内心深处产生了共鸣,因而部队的离心倾向越来越明显了。

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有共产党员、总指挥部参谋长赵博生,党的积极追随者、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还有七十四旅旅长季振同和该旅一团团长黄中岳。赵、董、季、黄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经过一段秘密的酝酿、策划并与红军取得具体联系之后,采取果断措施举行起义。全军一个军直、两个师直、六个旅直、十一个整团,携带2万多件武器,全部参加了起义。刘伯坚在固厚的欢迎会上,曾引用列宁关于“起义是一种艺术”的话,高度赞扬了这一大规模起义的重大胜利和圆满成功。他还代表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央军委宣布,授予起义部队以红军第五军团的番号,任命季振同为军团总指挥,董振堂为军团副总指挥兼十三军军长,赵博生为军团参谋长兼十四军军长,黄中岳为十五军军长。从此,红军又一支坚强的战斗骨干力量迎着革命的风暴光荣地诞生了。

红五军团成立以后,中共中央派来了军团政委萧劲光、政治部主任刘伯坚等大批优秀的各级政工干部,加强对五军团的领导。董振堂、季振同两同志也先后入了党。在中共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经过短时间的教育、整顿和改造,部队面貌焕然一新,不久就以崭新的姿态和兄弟部队并肩战斗,活跃在民族解放的战场上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责任编辑: 蔚刚强
[我要纠错] [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留言须知 版权与免责声明